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0月8日,华润医药旗下连锁药店品牌华润堂宣布,由于业务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及各种营运挑战的影响,经慎重考虑后,华润堂决定于2024年11月8日关闭香港全线分店。
据华润堂网页显示,目前在全港共有19间分店。即这19间分店将全线关闭。
华润堂表示,即日起停止接受新会员申请及停止购物时获发会员积分。华润堂会员计划将于2024年11月8日正式终止运作,届时,相关会籍及会员积分将会同时失效及作废,会员将不再享有会员购物折扣优惠或奖赏。
据港媒《星岛日报》,华润堂表示,约90名员工受影响,包括管理层,但无拖欠薪资,会按香港劳工法例处理。
华润堂前身是香港华润百货的“中成药部”,零售业务发展至今近80年,主要售卖中西成药及保健产品等。但华润堂最核心的业务还是销售高价野生冬虫夏草及天然燕窝等参茸补品。
此外,华润堂在内地也有门店。据华润医药2024年半年报,其通过华润堂和德信行等全国或地域性品牌经营760家零售药店,其中包括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DTP)药房275家(含双通道药店162家)。
华润堂内地业务或由华润三九承接。此前,华润三九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拓展公司线上业务,打造国药业务平台,公司拟收购华润堂持有的华润堂(深圳)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00%股权。
与华润堂香港全线闭店不同,华润堂正打算在内地大举扩张。据华润堂官方微信公众号,其正招募开店合作伙伴。
华润堂香港门店全线关闭反映出香港线下零售业的持续低迷。进入2024年后,特别是从2月开始,香港的零售业各项关键指标如销货价值、销货价值指数、销货数量指数等都持续下滑,进一步凸显了零售行业的疲软态势。
也就是说,香港线下零售业货卖得越来越少,价格还越来越便宜。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零售业统计数据,2024年1月至8月,零售业销货价值从1月的365.18亿元,跌至最新8月的291.82亿元。零售业销货价值指数从1月的130.8,跌至最新8月的104.5;零售业销货数量指数从1月的122.8 ,跌至最新8月的95.9。
特别是,自5月起,香港零售业销货价值、零售业销货价值指数、零售业销货数量指数连续下降,按年变动的百分比降幅达双位数。
其中,中药零售业的困难尤其显著。对于以高端中药为主的华润堂而言,其关闭门店的举动早有迹可循。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零售业统计数据,自2024年初以来,中药销货价值已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
这反映了中药需求的持续疲软。据界面新闻统计,1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0.1%;2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1.9%;3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5.8%;4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5.1%;5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15.1%;6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8%;7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24.9%;8月,中药销货价值同比下跌11.9%。
深究香港线下零售业持续低迷的原因,核心在于消费模式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香港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上,也涉及访港旅客的消费模式变化。
从香港本地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以下三点尤为突出。其一,网上购物代替了部分线下消费。香港立法会议员、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主任李浩然就向《星岛日报》表示,结业并非看淡香港市道,是出于市场环境转变、网络销售增加,采取非实体店、产品专卖等形式更符合市场需求。他强调,华润堂所提供的产品在本港供应充足,相信结业不影响市民需求。
其二,北上消费潮代替了部分线下消费。北上消费已成为影响香港线下零售业的原因之一。内地市场的物价相对较低,产品种类丰富,加上交通便利和人民币汇率较低,使得香港居民更倾向于在内地购物,进一步减少了本地零售店的消费需求。
其三,港币升值导致出境消费增加。近两年,港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较大,高达10%-30%。港币升值增加了香港居民的购买力,出境旅游和海外购物更加划算,因此更多香港居民选择出国消费,而不是在本地购物。
而从访港旅客的角度出发,传统的购物模式已不再是到港旅游重点。根据香港旅发局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共有约2100万访港旅客,虽然数量增长明显,但大多数游客的消费习惯却以观光体验为主,购物意愿和力度相对较低,造成了“旺丁不旺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