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的失联传闻,将这家曾经的明星共享充电宝企业再次拖至风口浪尖。
据第一财经报道,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来电”)创始人袁冰松在8月18日一度失联,与其同时失联的还有深圳来电第一手接盘人韩冰,以及其他四名公司相关人员。不过当日晚间,袁冰松在其朋友圈发文称:“上天是公正,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致良知,凭心做事,不做恶,天必佑之!”
报道称,袁、韩二人失联原因,或涉及在与浦江来电的合作过程中致国有资产流失事项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追责,但并不能确认二人是否被有关部门控制。界面新闻就此向来电科技相关负责人求证,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应。
事实上,由于来电科技运营管理不善、股权分布不明等原因,袁冰松早在2021年就放弃了来电科技所有股份,用袁冰松自己的话来说,是“被其他股东踢出局”。2022年10月,他与前8848手机创始人、小罐茶联合创始人周佳合作创立悟空快充,再次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
而在失联传闻曝光之后,袁冰松与来电科技的陈年纠葛又再次浮出水面。昔日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一哥」,如今已经深陷纠纷的泥潭。
袁冰松在2014年创办了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自诩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开创者。乘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电量缺口加剧的东风,来电科技倡导的共享充电模式很快吸引了一众明星资本的加注。
袁冰松在202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提到,拿到钱后的来电科技开始疯狂招兵买马,2019年,公司员工从800多人暴增到3000多人,陷入了组织管理混乱的局面,多方资本入局也导致公司内部股权管理一塌糊涂。
来电科技最重要的资本动作,是2020年对国有资本的引进。当年年末,来电科技100%的股权持有人变更为浦江来电正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浦江来电”),该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出资人,LP)和普通合伙人(管理人,GP)均为国有资本,而浙江省浦江县国资是主要出资者。
彼时,浙江省浦江县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首次尝试用“基金+股权+项目”的模式来招商引资,即国有出资人以LP的形式,与GP共同成立合伙企业,合伙企业之下再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购入项目公司的股权,来电科技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了国有企业。
但这种模式很快受到了挑战。LP通常不参与日常经营,而是授权GP来负责日常管理和决策,这导致股东权利和责任划分并不明晰。
“我本来是工厂人转型,并且我本身也不懂资本,当时公司的资本管理和股权管理也全是乱的。再加上疫情给行业踩了一脚急刹车,公司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袁冰松在上述采访时说道。
随着怪兽充电、美团等厂商的入局,以及街电与搜电的合并,来电科技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内部混乱与外部竞争打得来电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数据监测机构Fastdata极数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4月,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前四强为怪兽、竹芒(街电+搜电)、小电与美团,来电科技被列入「其它」,而「其它」的市占率不超过8%。
天眼查APP显示,自2020年起,来电科技便因多起合同纠纷而频繁面临法律诉讼,并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具体纠纷包括委托合同、联营协议、劳动合同以及买卖合同等,诉讼原告包括早期代理商、联合创始人、供应商及公司员工。
由于大量诉讼缠身,深圳来电、浦江来电账户皆被银行冻结。2022年,来电充电宝交易的收款方从浦江来电变更为深圳市来电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为韩冰,由Laidian HongKong Limited100%控股,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据第一财经报道,该公司的实控人为袁冰松。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袁冰松已于2021年离开来电科技,但已完全国有化的来电科技,交易收款方却是一家由袁冰松实控的境外公司,这也是外界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猜疑所在。
如今的来电科技仍在一片泥潭之中。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大量网友反映来电科技充电宝无法归还,多个小程序显示的归还点都已闭店或不再与来电合作,但官方小程序并无更新。
界面新闻联系上一位在深圳负责来电共享充电宝设备维护的员工,他表示自己已经离职,来电运维及BD团队已经有大批员工离职,相关工作被一再搁置、甚至在多个地区陷入停滞。界面新闻到访来电科技官网显示的办公地址发现,公司已经从此处搬离。
事实上,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日子都不算滋润。艾瑞咨询在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怪兽充电以接近3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但这家企业同样面临困境:近日,多地代理商正联合起诉怪兽充电,称遭遇该公司销售人员电销欺诈。多位代理商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买入怪兽充电设备及售后铺设等服务后,却出现铺设烂尾现象,导致设备大面积掉线,前期投资亏损严重。
平台与代理商的纷争始终是这个行业的难题。平台需要不断扩充加盟商来增加铺设,加盟商渴望更高的利益返点,平台则需要更亮眼的业绩,但用户已经对不断高涨的充电宝租赁价格感到抵触。
当资本对这项生意已经失去兴趣,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方式只有更合理的商业模式。这是所有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