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新视角下的盟军占领时期德国史

《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新视角下的盟军占领时期德国史

admin 2024-08-27 软文合集列表 379 次浏览 0个评论

盟军对德占领问题一直是研究战后国际关系史学者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战后德国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直接导致了德国的分裂;第二,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加剧了东西方对立,为冷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战后初期在德国的合作与冲突揭示了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利益的深刻差异。

针对如此重要的学术问题,学界产出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总体上,学界长期以来却形成了重视英美占区研究,而对法占区研究相对忽略的特点。即使关注到法占区问题的英美学者也普遍对法国的作用评价不高。正如学者科里·坎皮恩(Corey Campion)所言,“在大部分关于1945年后盟军占领德国的英文学术著作中,法国官员似乎只是胜利者餐桌上的姗姗来迟者,在新兴的冷战中需要并注定追随英美的领导”。以上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英国和美国在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中扮演了主导角色。美国尤其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对象。相对而言,法国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战后法国虽然在外交上恢复了大国地位,但其实际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对英美仍显不足。因此,研究者大多认为,法国在德国占领区的政策和影响力也相对有限,特别是在经济复苏和军事战略上,法国依赖于英美的支持和协助。此外,法国占区的面积和人口都较英美占区小,其地理位置也较为边缘,未像英美占区那样处于冷战对抗的核心区域。因此,学术研究的关注度自然较低。

相对欧美学界而言,国内学术界针对盟军对德占领问题的研究更为薄弱。大多数关注盟国占领德国问题的学者所使用的史料基本以英美档案为主,辅之以零星的已刊德文档案。档案与资料的可获得性差异是造成研究各占领区不均衡性的重要原因。英美的档案开放政策较为宽松,研究者更容易获取相关资料。而法国在战后初期的档案管理相对保守,使得研究法国占区的学术资料相对匮乏,这也导致了研究的难度加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法占区的研究不重要,相反,法国的占领政策在西方阵营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帮助奠定了战后法德和解的基础。

徐之凯博士的《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1945-1948)提供了研究战后德国占领时期历史的新视角,即一改以往研究盟军占领时期德国史学者关注大国对德政策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法占区,考察法方军政府针对直属德国雇员与间接任用的公务员这两个德国群体的民主化和行政管理问题,揭示出法国占领者所奉行的对德政策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和灵活的特点。作者史料翔实,充分利用德法双方的未刊档案,包括政府档案、重要政治人物的个人档案以及重要的期刊报纸,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驾驭史料的优秀能力。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引出本书研究的问题,介绍了档案使用情况。第二章对盟军占领德国和法占区的形成进行了具体分析。作者详细梳理了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所体现的盟国占领机制的形成及其四大国合作机制崩溃的原因,分析了法方军政府占领政策的基本特点,最后还介绍了法国人德国观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法国军政府直属德国雇员的特殊身份,讨论了雇员任用体制变化所反映的法国军事官员和民事官员之间的政策分歧。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德国公务员在经历了去纳粹化和清洗运动之后如何在法占区行政管理中被任用,这一过程如何体现了法方军政府的实用主义政策取向。

笔者认为,本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价值。首先,该书所关注的法占区德国公务员制度问题是了解战后法德关系的重要切入口。法占区议题可以很好地投射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的态度的复杂性——既体现历史敌意(如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德法冲突),也包含对未来合作的愿望。法国对德国公务员制度干预想要实现双重目标,即如何通过控制和改革公务员队伍来压制德国的军事复兴,同时推动一个对法国有利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在管理德国公务员的过程中,法方军政府反映了对德国人的戒备与合作的复杂态度。法国针对德国公务员的任用制度既体现了想要削弱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意图,同时也具有推动跨国合作的观念。特别是在战后逐步形成的欧洲共同体背景下,法方的努力既是法国历史性敌意的延续,也是为未来法德关系奠基的重要一步。

第二,本书透视了战后盟军合作崩溃的原因,以及战后德国去纳粹化过程中法国的独立自主立场。可以说,法国通过参与盟军对德占领得到了切实的好处。法国得以恢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法国成为美、英、苏之外,第四个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这对于战后法国的外交和安全地位至关重要。正如作者所言,德国问题是法国“重新获取决定性大国发言权的极佳机遇”。此外,通过盟军合作,法国得到了美英两国的支持,使其能够在安全上得到保障。然而,面对盟国占领机制可能为法占区带来的阻碍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法国则展现出“不合作”的立场。作者认为,法国“以一种更为自由灵活的态度管理其占领区,并不完全受到盟国间既定协议的束缚”。当其他三大占领国与法国产生对德政策分歧时,法国则选择撇开盟国管制委员会,开始独立自主地推行自己的占领政策,这也为法国可以实施直接有效的公务员任用制度创造了重要前提。具体到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正是法德世仇与战时经历使法方军政府强调德国的“去中央集权化”,并在雇佣德国公务员过程中强调严格审查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这种对德国人的警惕又与法方在实际占领过程中面临的人手不足、工作繁重的现实问题产生矛盾。如何在保证系统化清洗的同时推进重建德国的任务?法国军政府选择了灵活处理的方法,即间接治理的模式。作者提出,“法方军政府尽早地赋予了德国人非纳粹化进程的执行权,以减轻自身因清洗行动造成的行政负担”。法方甚至刻意“洗白”身份存疑的德国公务员,降低去纳粹化运动的强度,为经济和政治稳定的目标让步。与以往学界对法国在针对德国公务员的清洗运动中更注重彻底清除纳粹影响,以确保自身的长期安全,并通过法律和道德手段实现历史正义的看法不同,作者认为,法国也展现了较为实用主义的一面。法国占领当局很早就意识到,如若严格地清洗纳粹官员,将会引起德国社会的动荡,造成管制行动的瘫痪,因此“必须利用那些前德国公务员继续为其服务,稳定占领区的社会秩序”。

第三,该书还从法国占领政策实践中发现法国如何通过塑造德国这个“他者”的身份来彰显法国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法国这一个国家身份的确认。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国家身份是“想象出来的自我”。在外交政策中通常通过影响和改造另一国家来实现自我认知和身份确认。具体来说,一国通过塑造或改造“他者”(另一个国家)的方式,反映了它如何理解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和国家定位。通过对外的政策行动,这个国家不仅塑造他国的形象或行为方式,也在这种互动中重新定义和确认自己的国家身份,体现了其对自我认知的强调和维护。比如,作者讲到,法方军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德国雇员对法国文化的好感,通过设立“法语奖金”来鼓励德国雇员学习法语,让他们“了解法国、亲近法国”。法国军政府的“法语奖金”政策不仅是为了推广语言,更是为了通过文化渗透来影响德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一举措反映了法国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认为“法兰西精神”代表着先进的文明和理想的社会秩序。这种文化塑造背后的意图,是通过文化认同的方式,将德国人引向法国所期望的和平与民主道路。法国期望通过文化手段来改造德国人,让德国人学习“法兰西精神”,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这一政策不仅是法国占领政策的延续,也为法德未来关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通过这种“软实力”手段,法国不仅在战后重新确认了自己的国家身份,还试图在德国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共识,这对后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作者也注意到,战后德国人在面对法国占领政策时并非完全被动,而是主动争取自身利益的过程。德国人并不是法国对德占领政策的被动接受者。相反,他们通过雇佣关系和法国当局接触,为自己争取利益。虽然作者用两章内容分别展开论述了法方军政府针对德国雇员与间接任用的德国公务员两个群体的具体任用制度,但是作者也关注到两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德国雇员发现,一旦德国地方公务员被纳入到法方军政府体系当中,他们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因此德国雇员进行消极抵抗,同时强调地位低下、临时性身份的不合理之处,向法方努力争取更好的物质待遇。德国雇员与间接任用的德国公务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体现了他们对自身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敏感性和自主性的追求。通过强调地位的不合理性和进行消极抵抗,德国雇员努力在法方军政府的体系内维护自身利益。这一过程揭示了被占领国在面对占领国的统治时,如何通过多种方式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好的物质条件。这种争取不仅是对占领政策的回应,也是德国人逐步恢复国家主权和身份认同的体现。

本书的优点已多有赘述,以下谈谈笔者对本书一些问题的思考,供读者共同商讨。本书着重从法方军政府对德国公务员的任用政策方面进行梳理,详尽可靠,然而遗憾的是,该书缺乏对德国人对政策反应的考察。分析德国雇员和公务员对法国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看法和评价可以更充分地分析法国对德行政管理体制的效果究竟如何。本书对德国雇员和德国公务员群体的描摹也不甚清晰,如若作者可以着重分析几个德国雇员和公务员中的代表性人物的经历并分析他们对法方政策的看法,可以起到丰富立论、增加论述生动性的效果。占领史不应该只是占领国单方面的对德政策史,也应该是由众多德国人参与其中的双向互动的历史。此外,相比于英美占区,法国占区的德国公务员任用制度有何独特性?在针对纳粹官员清洗运动法方展现的实用主义立场是否是法占区所独有?英美占区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做法?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作者未来进一步讨论。

总之,作者凭借扎实的史料运用和流畅自然的文笔,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这部作品在学术上具有前沿性。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不仅保持了学术专著的严谨性,还注重公共普及性,以轻松活泼且富有趣味性的表达方式,使得该书不仅适合学者参考,也适合广大的历史爱好者阅读。总之,这是一部兼具深度与可读性的历史学佳作。

《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新视角下的盟军占领时期德国史

《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徐之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2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新视角下的盟军占领时期德国史》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